“拆分北京”系列报道之三:通州新城的“前世今生”
2016-07-29 11:02:24 来源: 评论:0 点击:
“拆分北京”系列报道之三:通州新城的“前世今生”
黎岩:在“北京搬离北京”的整体棋局中,通州新城是最关键的一颗落子。通州搬迁成败决定着“拆分北京”胜败。

收藏
更新于1天前 黎岩 为英国《金融时报》中文网撰稿
【编者按】2015年7月,中共北京市委宣布,北京将在通州区加快建设“行政副中心”,这一政策后来被民间形象地解读为“北京迁出北京”,或者说把“作为首都的北京”和“作为北京的北京”拆分开来。“迁出”和“拆分”对于北京这座城市来说,或许是必有之义。然而,这次大搬迁最终能否达到决策层所期待的效果?目前生活在北京市的两三千万人口,他们的生活已经、即将受到何种深远影响?在官方规划公布一年之际,FT中文网邀请资深媒体人黎岩撰写“拆分北京”系列报道,试图梳理这一政策出台的政治、历史渊源,并分析这一重大行政决定与一代人的生活轨迹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。以下是本系列第三篇文章。
在“北京搬离北京”的整体棋局中,通州新城是最关键的一颗落子。可以说,通州搬迁的成败,绝对决定着“拆分北京”这一庞大计划的胜败。
被称为“城市副中心”的通州新城,最终被确定为155平方公里,占通州全域的六分之一。今年年初,当这里以“城市副中心”的定位代替了一年前的“北京市行政副中心”时,官方所希冀达到的最佳效果是:通过教育和医疗资源的平移,使得这里具备能与北京市中心相差无几的影响力——有产业、有环境、有配套,吸引一部分人定居于此,真正达到新旧两城双核心的格局。
其实,这个对通州的设想并不是新鲜事。“城市副中心”这顶现在看起来光耀夺目的帽子,早在四年前就戴在了通州头上——在2012年的北京第十一届党代会上,就明确提出来要将通州打造成为“功能完备的城市副中心”。
【秒懂】北京去哪儿?
只不过,当时没有多少人相信这句口号能够成真,因为人们已经被通州“忽悠”了太多次。
从本世纪初以来,通州就在一次次规划中被冠以各种“新城”“副中心”的光环。官方一次次为通州设计出美好愿景,却一次次以失败或无下文而告终。
截至目前,从经济状况上,通州在北京的16个区县里经济状况甚至排在诸多远郊区县之后。一条京通快速路加上一条八通线,就是通州的几乎全部交通血脉。通州全区域内没有一家上市公司,没有一家成熟的高新园区。站在八通线上一路向外看,视线所及只有连绵不绝的住宅楼-- 那还得是在空气好的时候。
2003年是通州房地产的第一个发展飞跃期。当年八通线开通,通州商品房新开工面积增速达到北京全市平均增速的6.8倍。而同期商业办公楼的新开工面积竟然是0。换句话说,通州当时除了打算借八通线盖楼卖钱之外,就没打算干别的。
2009年年底到2011年,借着CBD东扩的由头,通州又找来了新一轮房价炒作的概念。一年多的时间里,通州拿出了345万平方米的土地用来盖房,但这么大的供应量依然没能拦住市场的疯抢,通州房价在此期间从之前的均价5000元/平方米飙升至3万元/平方米。但是,仍然没有任何的产业规划和产业培育。截至2014年,偌大的通州没有一个商业中心,没有一家五星级酒店,没有一个城市综合体,没有一栋甲级写字楼,没有一座像样的公园……也就更谈不上可持续的产业、当地就业、足够的上学或就医条件……
畸形的城市规划,必然导致了通州枉有优越地理条件,却只能是一座“睡城”。
每天清早,京通快速路和八通线把几十万人运到城里工作,晚上再运回通州。2015年,北京市规划部门的一个官员特意在下班高峰时,站在京通快速路上的一座天桥上观察双方向的车辆。她耐心地数了很久,发现进城的车辆数不足出城车辆数的十分之一。
而现在,政府希望能够通过对通州新城155平方公里的重新规划和打磨,让这里成为仅次于中心城区的第二大繁华中心。

通州新城以潞城镇和东六环为基线,完全抛弃了现有通州境内发展最好的新华大街周边和八通线周边。从城市规划角度说,老通州城区已经失去了二次规划和自我提升的可能性。而对于在过去十几年内认为通州有发展潜力而定居的人来说,在忍耐了日复一日的交通拥堵和生活不便之后,他们并没有享受到此次“城市副中心”带来的利好。
与之相配合的,是人们此前想都不敢想的优质资源像山洪一样泼泻过来。仅仅按照目前公布的数据,通州就将在2020年之前拥有21所市级名校,15条轨道交通和5所三甲医院。所有引入的医院和学校都要求必须一体化管理,本校的师资力量都会一体打通,而非名不副实的挂牌分号。而且,这些数字还在持续不断地增加。
获得空前支持的“北京城市副中心” 甚至上升为国家战略,此前能够与之比肩的也就只有浦东。这样大的力度,能够改写多年以来的败绩吗?
这还真不好说。
从零开始的通州新城有太多缺项。今年年初通州新城梳理出的第一批82个项目中,有62个是基础设施,如道路、地下水等。可以预见的是,在未来八至十年内,通州新城将成为一个大工地,补足各种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。
这些如果要一一弥补,必然需要不小的努力和不短的时间,然而却是通州必须完成的事。关键是,通州将如何有效补齐真正的产业短板?
如果想获得长足发展,必须要基础设施齐备后,继续叠加行政、文化、经济、交通等综合性城市功能。但是,在这个一发展就提高精尖的时代,无论从规划定位还是招商层面,通州已经和北京其他区县之间存在重叠,且并不占优势。
按照现有的安排,通州新城的六大板块中,除了已确定搬迁且占地并不大的行政机构,以及预计在2019年投入营业的环球影城之外,其他地方的定位并不明晰。无论是“首都科技创新的集聚地”还是“生态环境良好、土地集约利用的新型产业示范园”,统统带有理想化的色彩,却没有强有力的现实支撑。
目前看来,通州新城最能够吸引过去的产业,将是围绕行政审批、政府工作而衍生出来的服务机构、代办机构等,但它们并不能形成任何的产业带动力量。
太多资源的集聚,有可能是利好,也有可能是混乱。在一次全市会议上,市委书记郭金龙专门提醒通州区委书记:要把教育、医疗、交通等资源“码放好,别打架”。这也从侧面说明了,目前所有引入通州新城的各种资源之间并没有统一的规划调配,而是先拉进来再说。
而且,想通过医疗、教育等优质配套设施吸引人们入住,这是简单的。而真的要在白纸上兴建一座新城,达到产业和居住的平衡,让这里真正诞生出可内生的城市发展动力,则是千难万难的。
可资比较的是,望京从上世纪90年代起开建,直到2010年前后才初步脱掉“睡城”的帽子。上海浦东的三座标志性建筑从1991年就开始规划,直到2008年才初具规模。已经成为金融中心的陆家嘴至今没有摆脱交通不畅、就餐不便的配套设施先天缺陷……
7月16日,来自9个国家和地区的12个联合设计团队的100多名专家被三辆大巴车拉着,在通州新城进行现场土地踏勘。
六月份向全球发出意向邀请、七月份确定入选队伍、预计在2017年底前诞生城市副中心总体城市设计和重点地区详细城市设计方案——在国际通行惯例上至少四到五年的工作周期,而今被压缩在一年半之内。这是又一次中国式的“大干快上”,但是,他们却是目前能够被寄予唯一希望的力量。
上一篇:给创业CEO的第一堂技术课
下一篇:最后一页

评论排行
- ·全方位揭密阿里巴巴CBBS:成本洼地的向心力(156)
- ·中搜第三代搜索引擎抢占百度市场份额(27)
- ·iDoNews业内人说:点点网涉黄 轻博客前...(24)
- ·图片报告: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仅2.5年(20)
- ·中国34个省未来发展趋势深度分析 很精彩(19)
- ·谷歌在华企业再次被查出涉税违法(18)
- ·7大行业买手运营攻略(17)
- ·工信部部长苗圩:突破互联网、云计算、...(16)
- ·北京黑车司机声援保钓(图)(13)
- ·三大运营商热衷补贴苹果三星 国产厂商...(12)
- ·FLA初步调查结果引质疑:富士康存“大量...(11)
- ·阿芙精油含有大量的化学物,皮肤病不可小视(9)
- ·AIG等盯上潲水商机 6000万吨餐厨垃圾待突围(9)
- ·打造中药现代化产业园 实现新跨越(9)
- ·防止征地拆迁补偿过高问题积重难返(7)
- ·苹果3月7日旧金山召开发布会预计推出iPad 3(7)
- · 中国民企:“小鱼”出海(7)
- ·中国移动6月15日全球首发奥运授权手游(7)
- ·郑州银行把客户资料当垃圾 大批资料泄漏(7)
- ·沈威风:电子商务行业何以腐败频现?(6)